
中国足协驳回山东泰山申诉引发的争议,远比一场比赛判罚本身更值得深思。这场始于中超第24轮上海申花对阵山东泰山的关键战役,正在演变成一场关乎联赛公信力的危机。
9月12日的比赛中,两个关键判罚引发巨大争议:先是刘洋传中击中申花外援马纳法明显张开的手臂,主裁判麦麦提江在VAR提示下仍拒绝回看;随后李可在推搡泰山门将王大雷后打入的进球却被判有效。泰山俱乐部随后提交了详尽的申诉材料,但足协裁判委员会的评议过程却令人大跌眼镜——先是内部存在分歧无法达成一致,继而声称要征求国际足联专家意见。更荒谬的是,两周后给出的结论既承认马纳法手臂张开使身体不自然扩大,又以视频模糊为由维持原判,将责任推给国际足联。
这种甩锅操作暴露了足协管理的严重问题。作为联赛管理者,面对争议判罚理应启动内部复核机制,而非将本土联赛的判罚难题推给国际足联。更讽刺的是,足协自己都认为视频模糊的材料,却要寻求国际足联的权威认定,这种逻辑被网友戏称为让小学生批改大学生的作业。而VAR介入被无视、裁判沟通内容不透明等问题,更让外界对判罚公正性产生质疑。
展开剩余59%更令人担忧的是裁判监督机制的形同虚设。执法本场比赛的麦麦提江,在过往执法的11场泰山队比赛中,泰山仅取得3场胜利,其执法公正性备受质疑。但就是这样一位屡屡制造争议的裁判,却始终稳居重要比赛执法岗位。足协去年出台的《裁判责任追究办法》中三次重大误判即停哨的规定,在实际执行中沦为内部批评教育的走过场。有裁判单赛季对泰山队4次关键误判却未受任何实质处罚,这种选择性执法严重动摇了联赛的公平基础。
泰山队一旦退出,对中超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。这支拥有28年历史的老牌劲旅,是中超青训的中流砥柱——2024赛季为国字号球队输送了74名球员,占联赛人才输出的近五分之一。在商业层面,泰山退出可能触发赞助商解约条款,某知名运动品牌的合约中就明确包含核心球队退赛可解约条款。但最严重的后果是对球迷信心的打击,当一支坚持青训、追求公平的球队被逼至退赛边缘,联赛的公信力将彻底崩塌。
如今,退赛已从球迷的气话变成俱乐部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选项。球员在场上开始畏首畏尾,教练面对不公判罚只能强忍怒火,老球迷对着电视屏幕黯然神伤。正如前队长舒畅所言:我们不怕输球,但怕输得不明不白,怕球员的汗水被哨声否定。
中超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,山东泰山就像拉住悬崖的最后绳索。如果足协继续包庇问题裁判、推卸管理责任,终将亲手割断这根维系联赛生命的绳索。到那时,青训体系崩溃、商业价值缩水、球迷大量流失的连锁反应将无法挽回。这场由一次手球判罚引发的风波,最终考验的是中国足协管理联赛的能力与诚意——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都保障不了,中超这座大厦还能支撑多久?中国足球的未来又在哪里?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